4個問句,陪伴自己探索情緒背後的訊息
我們的心,擅長將感官接收到的訊息,加工製造出意義。這個加工的過程,添加了許多過去的聲音,卻未必符合當下的情境或事件。
感受情緒,但不要添加對自己的負面評價
可是很多時候,我們很難辨識出腦袋裡的其實只是念頭,而非當下的情境。
因此,真正讓我們困在情緒裡的,不一定是事件本身,
更可能是我們腦袋裡添加太多過去經驗的念頭。
◎你可以覺得疲憊,但毋須批評自己無能為力。
◎你可以覺得焦慮,但毋須批評自己是沒用的。
◎你可以覺得憂鬱,但毋須批評自己很不討喜。
◎你可以覺得緊湊,但毋須告訴自己今天會很不順。
如實地感受當下的情緒,試著深呼吸,
或許你會發現,情緒的消退比你想像得還要快。
找回安頓情緒的權力
「回應自己的情緒」聽起來很抽象,但白話來說,就是覺察、並安頓自己的情緒。
過往感覺到不舒服(可能是生氣、焦慮、悲傷......)的時候,我們的慣性是處理引發我們情緒的人或事情,
好像外在環境改變了,你的壞心情就能解脫。
但是說真的,要改變外在的人事物談何容易?
這時候你會因為挫折而感到更難受。
回應自己的情緒是指,暫時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,而不是急著想要改變外在環境。
感覺到自己的不舒服,然後透過深呼吸或做一些簡單的事情,初步安頓緊繃或難受的身體感受。
接著,你可以用這四個問句來探索情緒深層的訊息:
- 問句1:什麼事情讓我產生剛剛的情緒?
- 問句2:在這件事情裡,我在意的是什麼?
- 問句3:這件事情裡,我最想被理解的是?
- 問句4:我真正渴望對方為我做什麼呢?
一層一層慢慢進到自己的內在,傾聽情緒背後的訊息。
外在環境能不能改變,掌握權往往不在我們手上。
而回應自己的情緒,相較之下是我們自己比較能決定的。
用10堂課10個練習,從內而外安頓自己
- 覺察自己的行為模式
- 扭轉慣性思考
- 照顧情緒與感受,減輕焦慮和內耗
- 看見自己的好,正向回應壓力
停止腦中苛責自己的聲音,帶著欣賞的眼光才能看見美麗的風景
胡展誥|身心平衡調節課 ➤ 立即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