鄧惠文:關係裡都有困擾,重要的是有沒有在困擾中認識自己

關係裡一定都有困擾,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鮮少在困擾中好好認識過自己。在關係中我們朝著需求前進,卻在恐懼面前卻步,鄧惠文醫師提醒,下一次面對衝突時,不妨試著從中覺察自己的失望。
鄧惠文

鄧惠文

2024年11月29日 上午 4:33

家庭與生活

shutterstock

任何一段親密關係,都會產生維持的情感勞務或勞動勞務,這是兩個人共有的系統,需要誠意地找出雙方都不會負擔太大的方法,而非一方不斷要求。

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困惑,當自己深愛對方時,也希望他能同樣愛自己,可是好像總是不夠,因此汲汲營營想知道:「眼前的這個人到底是不是真愛?」對方是不是真命天子/女,沒有別人可以告訴你。不過,透過覺察充分了解你的需求、他的需求,以及能不能找到合作方法後答案就會很清楚,只是很可惜,大部分的人沒有在困擾中好好認識自己。

當你的需求是「我希望對方出力的時候,他都能無條件的回應」;而對方的需求是「希望他不要因為我的發動而永遠在回應」;此時的衝突點是「一方想要更多,但感覺對方似乎在設界線」。想達成協同,如果能夠透過一些思考看到,這兩個人因為成長過程不同,對情感互動的需求自然也不同。倘若在關係裡創造用以驗證感情的互動方式,但這真的是對方需要的嗎?共同需要的應該是,在這段關係當中,自己是否被對方接納,被對方認為是有價值、做得好的。

關係中還有一個常見的衝突,若對方有著很令人很討厭的人生觀或生活方向,你跟他成為家人,明明非常不喜歡他的觀念或方式,還被迫要配合,犧牲自己理想的人生。例如你是否清楚髒亂對你的意義是什麼?很多人對整潔的習慣,是從小被嚴格要求的,甚至覺得維持整潔跟自律是一個掛勾,若一起生活的人無法如此,就認為對方身上帶著爛基因跟壞習慣,以後對我可能也會隨隨便便。但說穿了,這些自己的習慣到底跟對方有什麼關係?

從衝突當中,覺察自己的失望

我們往往朝著需求前進,卻在恐懼面前卻步。我們需求、恐懼,也看到對方和我們的不同,所以才會有衝突。感到困惑正是認識自己最好的機會,只有認識了才有辦法解決問題,你會知道該與不該、值得與不值得。

當伴侶脫口而出一些令人感到冤屈的話,我會先問自己,是不是其實也對他很生氣?只是在某種狀況下,他捕捉了這個生氣先發出來。有些女性會期待當自己遭遇困難時,男性能夠給予英雄般的解決方法,但其實那是他們給不出來的,於是她會一直陷在這個失望當中,沒有覺察到自己是對「這個男人的能力不夠」而失望。

於是不斷去逼迫,當對方無計可施要離開或是指責她時,這個女生反而會給自己一個理由:「他這麼暴力,那我要離開他。」可是事實上仔細去想,這暴力幾乎是被激出來的。其實她本來就已經對對方有點不滿,或一直猶豫懷疑這個男的不能給她更好的保護、更有力的生活。但也因為那個不滿的理由不好承認,於是不斷激怒讓對方對她不滿,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可以離開他,「反正他也不能給我什麼好生活,還對我這麼不耐煩,脾氣又那麼壞」,這種互動很常見,我常會提醒大家,下一次面對衝突可以試著想想看「如何從衝突當中,覺察自己的失望」。

【鄧惠文的自我覺察必修課】
10堂課帶你學會將自己 #無意識的潛在需求,化為 #有意識的行動!

了解自己的價值觀、情感與行為模式
▪照顧自己的情緒與感受,減輕壓力和焦慮
▪發掘自己的潛能,找到興趣與人生價值

課程預購優惠中!>>立即了解

延伸閱讀

文章標籤

# 榮格# 自我覺察# 鄧惠文# 經廷關係